走进挑战杯,找到你的中国式大学生创新Style
2014-03-03 11:42:44   来源:www.csjjnews.com   评论:0 点击:

走进挑战杯,找到你的中国式大学生创新Style2013-10-26 14:49www.csjjnews.com 李苗核心提示:挑战创新路,共圆中国梦,大学生的中国式创...

走进挑战杯,找到你的中国式大学生创新Style

核心提示: “挑战创新路,共圆中国梦”,大学生的中国式创新Style,总有属于你的精彩。据悉,这次贾煜等同学的作品在挑战杯中获奖,也是经济管理学院历史上第一次完全由本院学生参与完成的作品在挑战杯中获奖。

中国青年网重庆10月26日电(通讯员李胜 徐芃)“挑战创新路,共圆中国梦”,大学生的中国式创新Style,总有属于你的精彩。10月13日至18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苏州大学举行。

经过紧张激烈的专家评审、公开展示和现场问辩,我校入围作品、心理学部赵玉芳副部长指导的《从乡村到城市:统筹城乡背景中新市民的社会融入研究》(心理学部牟博川等)获得一等奖。《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优化研究——基于SWOT模式的探索》(数学与统计学院、教育学部刘宁等)、《"粗放与集约?土地规模化经营对粮食增收的研究——基于山东省青州市的实地调研》(经济管理学院贾煜等)、《紫苏PfFAD2基因克隆和品种间多态性分析》(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薛雨飞等)获得三等奖,《杀虫剂啶虫脒损害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研究》(动物科技学院张姣姣)获竞赛首次单独设立的“累进创新奖”银奖。学校同时获得高校优秀组织奖。

心理学部——挑战自我,兴趣催化成功。走进乡村,调研求得创新。

我校心理学部作品《从乡村到城市:统筹城乡背景中新市民的社会融入研究》获得一等奖,这也是学校社科类作品参加“挑战杯”竞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兴趣成为老师,想法变为实践。从本科三年级开始,牟博川与其合作者肖雪、左有霞、刘晓云、蒲敏、何娟六人,在赵玉芳副部长的带领下开始接触“社会融入”的问题。短短一年时间,队员们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从心理学视角通过实地考察研究在城乡背景环境下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

深入调研走访,坚持成就梦想。去年寒假,队员们亲自走访了重庆主城区的沙坪坝区、渝中区、九龙坡区和渝北区等地进行了调研。大年初三,春节的欢乐声还在耳旁,他们就又深入成都锦江、青羊和金牛三个区调研。队员们一共在两座城市中发放了2000多份调查问卷,同数十名新市民面对面的交流,并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调研过后的论文写作环节,一个困难插曲却差点让这“年轻”的作品“夭折”。因重庆市“挑战杯”比赛规则的改变,原本要求5月份上交的论文突然提前到3月下旬,而此时他们的论文还没有开工。“当时真的想过放弃,很没有底,后来为了写出论文,我们6个人把自己关在团委办公室,经过一天不吃不喝的奋战,终于把论文的雏形完成了。”牟博川说,“感谢我们自己之前所做的充分准备,其实做科研的就是要有不到最后关头不放弃的精神,用汗水去努力,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创新碰撞灵感,勤奋协作致胜。回首准备“挑战杯”的历程,牟博川特别感谢自己拥有一个都源于踏实进取和团结互助的团队。在参加市赛前,他们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参加答辩,修改论文,制作展板,完善PPT,将细节做到最好。另外,这支团队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在各自负责的地方兢兢业业,发挥着最大的作用。而作为队长和队里唯一一个男生,牟博川笑称自己既要同老师团委保持沟通,又要汇总大家的调研数据,还要肩负起保护女生的责任。

而谈到获奖的最大原因,牟博川提到创新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法宝”。他们的作品通过心理学视角去研究城乡背景下新市民的社会融入问题。同时运用大数据的调查模式,做了大面积的调查走访,涉及范围广,覆盖面广,获得了数千个样本资料,虽然很辛苦,但汗水最终浇灌出了成功的花朵。此外,谈到获奖的经验,队员们说除了创新还要更注重作品的时代意义,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一等奖获奖团队

 

一等奖获奖团队

经济管理学院——黄土地,思考释放正能量,不懈怠,勤奋促成大成功。

我校经济管理学院贾煜等同学合作完成的作品《"粗放与集约?土地规模化经营对粮食增收的研究——基于山东省青州市的实地调研》喜获三等奖。

谈到挑战杯比赛,队长贾煜告诉记者:“困难重重,其实难得就是坚持勤奋的做下去,你能撑住了,离成功也就更近了。”为了完成作品,在课余时间,队员们为了这个课题常常熬夜,甚至是通宵。晚上去教室讨论,天亮了再回去上课是常事。贾煜告诉记者,在市赛前几天,因为时间紧,他们团队在学院提供的办公室里经常熬到凌晨两三点。

而在调研的过程中,他们在暑假“三下乡调研“的基础上,又做了补充调研,共发放了500多份问卷,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青州市5个乡镇的十几个村,搜集了大量资料。谈到调研遇到的困难,贾煜笑了,“有困难就是要不放弃才有解决的办法。”有几次,因为事先没有与村民沟通,村民们不了解他们调研活动,也就不太配合。“也就只能‘两条腿,一张嘴’,努力跟村民们解释,直到他们信任我们。”从一次次的失败中,他们也总结出了条规律,先找代表性的农户,请他先做问卷,再由他带着课题组成员前去调研。“信任和坚持很重要。”贾煜说。

当然贾煜团队的成功还离不开学院全程陪同的支持,“学院对他们参加挑战杯是大力支持的,并且全程跟进。他们这次获奖,学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陈丽华告诉记者,学院为他们提供了讨论和修改的场地,以及一定的资金保障。此外,学院还请了专业老师对他们的论文进行预打磨,进行模拟答辩等。同时利用资源联系了一些专家、教授和其他获奖学生来进行经验交流。从经管杯的立项,到含弘杯,到市赛,再到国赛,学院全程都进行了跟进,给予适当的指导。

据悉,这次贾煜等同学的作品在挑战杯中获奖,也是经济管理学院历史上第一次完全由本院学生参与完成的作品在挑战杯中获奖。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紫苏的基因克隆新猜想,实验室中绽放的科技大灵感

α- 亚麻酸这种具有较高人体生理和保健功能的物质。它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对人类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含有该物质的作物不便于广泛种植,导致其提取推广仍有一定难度。“当时也没有想太多,只是突然有了一个问题在自己面前,就尝试着继续,实验室是个迸发灵感的好地方。”来自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的挑战杯获奖者薛雨飞,谈到自己选择紫苏基因克隆的这个项目的初衷兴奋的说。

在柴友荣教授的指导帮助下,成绩优异的薛雨飞申请了所在学院的本科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并成功获得西南大学本科生创新基金,正式展开对紫苏PfFAD2基因的克隆研究。实验是枯燥的,但在薛雨飞眼中,实验过程中的艰辛是再平凡不过的。实验时常产生出现错误数据,薛雨飞和搭档唐欢在实验室中耐心分析原因,寻找错误根源,经常为了一个数据在实验室里耗上一整天。“重复”是访谈中薛雨飞提到最多的词语。“实验真的需要大量时间、精力的投入,但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颗随时准备面对失败并且全盘重来的强心脏。”薛雨飞笑称现在已经把实验之中的失败看作是每天都要吃的饭一样。

经过长达三年的实验研究,薛雨飞和搭档克隆了紫苏FAD2基因的全长序列,明确了基因和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和同源性,转录表达具有生殖器官特异性。这是唇形科植物FAD2基因的首次克隆和研究,是紫苏高亚麻酸性状分子机理的阶段性进展,也为大宗油料作物高产亚麻酸新材料的创制提供了重要靶基因。

2012年,薛雨飞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整理,并撰写了学术论文《紫苏PfFAD2基因克隆和品种间多态性分析》。该作品在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朝阳杯”及我校“含弘杯”比赛中均获得自然科学类二等奖。并被推荐至重庆市“挑战杯”竞赛,获自然科学类特等奖。最终于同年10月份报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获得自然科学类三等奖的佳绩。

据了解,现阶段薛雨飞正尝试将紫苏优势等位基因与油菜进行结合,合成出新组织。该项目后续有望培育出高产α- 亚麻酸作物实体。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办于1989年,历经20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走进“挑战杯”,走进西大的科技创新先锋们,原来成为“科技创新达人“并不难,只要你有勇气,善思考,勤观察,够努力,在实验室奋斗的青春汗水,一定能浇灌出成功的花朵。走进挑战杯,找到你的中国式大学生创新Style! 

相关热词搜索:走进 挑战杯 找到

上一篇:反贪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