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朋友圈”中的媚俗营销
2014-09-18 07:37: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微信以其丰富、强大的功能赢得了诸多用户的青睐,成为个人社交及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一些人也便打起了用微信生财的主意,“巧”借微信平台进行炒作、营销。一些信息中常常嵌套着不合时宜的宣传推广字句,令人防不胜防,又烦不胜烦。
最近一段时间,朋友圈里就有这么几条信息在传播扩散。譬如,“千万不要来XX,我是认真的!”大意是来到这个地方,就会被迷住,再也舍不得离开。极端的言说方式,一惊一乍的表达句式,让人忍不住点击后大呼上当。另一种常见套路,是某某地方“出大事了”。猛一瞧,吓一跳,以为真发生了什么突发事件,定睛一看,其实后面紧跟的却是某家美容院的折扣广告,限制转发多少条,可以到店拿到一些奖励之类。不禁要问,就这点儿事,非要故作玄虚吗?
市场经济,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注意力也是宝贵资源。借助新媒体平台,对产品、品牌进行推广与宣传,本无可厚非。但为博取关注,采取“标题党”的方式,利用微信朋友圈大兴媚俗宣传之风,则十分不可取。这虽然达到了吸引眼球的商业目的,但与消费者的需求搭不上界,与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相违背,仅仅是依靠媚俗消耗消费者的好奇心,不仅有损社会风尚,而且会破坏产品形象,纵然能引得一时关注,但绝非长久之计。
微信营销既是商业行为,也是文化行为。如果在营销推广过程中只考虑刺激公众神经而丢弃社会责任,其结果不仅达不到预想的宣传效果,反而极有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损害自身信誉,最终得不偿失。而一旦逾越了法律界限、搞恶意营销,还要接受惩处,付出应有代价。已有不少教训在前,如果把媚俗作为掘金利器,商家最终只能走向死胡同。
新媒体时代,小小指尖上的每一次点赞、转发或评论,都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对微友而言,接触类似信息时,也应保持清醒头脑、葆有怀疑精神。对类似缺乏实质创意的套用宣传、媚俗策划甚至虚假信息,提高警惕、注意甄别,才能不推波助澜、落入陷阱。应该清醒认识到,诸如此类的营销策划现已泛滥成灾,成为一种视觉上的污染,如果我们再大肆转发,必然会进一步助长此风蔓延,不经意间成为虚假宣传甚至谣言的帮凶。
相关热词搜索:朋友
上一篇:环保部副部长:中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尚不完善
下一篇:最后一页

评论排行
- ·温家宝 中华民族铮铮铁...(9)
- ·新藏线:云端上的生命线(6)
- ·三亚“最牛”违建楼被拆...(5)
- ·山东现房销售9月起试行 ...(4)
- ·70城市房价50个环比上涨...(2)
- · 河南淅川城管执法车自...(2)
- · 邓州市陶营乡私买私卖...(1)
- ·朱列玉:修改贪污受贿量...(1)
- ·《喜羊羊》《熊出没》被...(1)
- ·海南省卫生厅两干部受贿...(1)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 4,769住建部十个巡查组 全国督战整肃低质...
- 4,099北京住建委:老旧小区安温控阀全费用...
- 3,091北京副市长陈刚:将再投1000亿元建地铁
- 3,017“国五条”出击剑指楼市上涨预期 或...
- 2,750山东省人大代表谈房价 建议以人均面...
- 2,671上海合作建房最高优惠20%?或成炒房...
- 2,534湖南国企违规建高尔夫球场 局长:领...
- 2,437重庆环保亿元大单被指“萝卜招标”
- 2,347上海二手房晴雨两重天
- 2,339津新房成交量环城四区上涨 二手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