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法治 > 正文

法学院师生进法院
2018-05-28 06:17:43   来源:   评论:0 点击:

早上9:45,上课的铃声刚响过不久,中国政法大学致公楼303教室内就传出了掌声。循着声音望去,一名身穿全新法官制服的女法官正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早上9:45,上课的铃声刚响过不久,中国政法大学致公楼303教室内就传出了掌声。循着声音望去,一名身穿全新法官制服的女法官正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这是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与中国政法大学联合开设的全新课程——《民商事案件司法实务》。

何为“实务”?中国政法大学郭宏彬老师回答,这还要从法院邀请学校老师担任专家调解员说起。2016年下半年,昌平法院大力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邀请中国政法大学从事民商法教学的老师,作为专家调解员参与法院诉前调解工作。“调解中,我们发现,法院工作实务性很强,如果能够让学生参与进来,是将教学与实践结合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随即,经过学校和法院双方共同努力,2017年2月,《民商事案件司法实务》课程正式开课。”

在昌平法院诉讼服务大厅,记者发现,身披绶带、挂着实习证的大学生随处可见,他们中有的在导诉台旁解答当事人疑惑;有的在“e自助”区域帮助当事人查询案件信息;有的在立案窗口内,认真学习着立案流程……还有一些,则在法院专设的“专家调解室”内,在法官和老师们的指导下,开展调解工作。

张弘老师是昌平法院的一名专家调解员。她告诉记者,中国政法大学与昌平法院的合作已经是第三个学期,目前有6位老师加入进来。每周她都会到法院上一天班。为了提高调解效率,她会事先通过电话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达成初步意向后,再约好时间到法院来调解。这样下来,每个月基本能调20至30件案子。而这其中,电话预约当事人、制作调解笔录、草拟调解书等工作,都会指导学生来完成。

昌平法院副院长张宝武介绍说,昌平法院和中国政法大学的合作,充分整合了双方资源。一方面,法院利用高校资源开展调解,拓宽了调解渠道,充实了调解队伍;另一方面,高校利用法院资源进行教学,拓展了司法实践,提升了教学质量。可以说,实现了法院、当事人、高校以及学生的共同受益。如今,此项工作已经成为昌平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特色品牌,中国政法大学专家调解组还被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选为“北京市人民调解先进集体”。

相关热词搜索: 师生 法院

上一篇:有机蔬菜“挂羊头卖狗肉” 认监委对涉事认证机发出风险
下一篇:中消协召开促进网约车强化合乘车监管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