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交通 > 正文

老年人怎样才能远离电信诈骗陷阱?
2018-08-02 06:12:35   来源:   评论:0 点击:

  记者在北京街头、超市随机采访了一些老人,大多数老年人都熟知防范电信诈骗的常识,防范意识比起往年已经有所增强,对于骗子惯用的打电...

    记者在北京街头、超市随机采访了一些老人,大多数老年人都熟知防范电信诈骗的常识,防范意识比起往年已经有所增强,对于骗子惯用的打电话、发短信的套路,比如冒充警察、法官、检察官,说老人电话欠费、恶意透支、涉及洗钱等这些套路,大多数老年人都知道,其中,多数老人是通过电视等传统媒体了解的,还有部分老人是由于儿女时常提醒。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人口加速老龄化的新趋势下,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呈现出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特点。即使媒体频频曝光提醒,即使不少老人文化程度较高,但仍会有不少人掉入陷阱。

  案例1:骗子冒充知名医院专家,电信诈骗老年人。骗子从网上购买了老年人看病的信息,然后冒充301医院医生、国家工作人员,抓到老年人有病急于治疗的心理,谎称国家对老年人有政策,买药到一定的数额以后,可以报销70%、80%。

  案例2:陌生快递寄来巨额中奖单,其实是电信诈骗。陌生人寄来的快递件,收件人的名字、身份证、手机号码、住址等信息准确无误,打开后竟是一张巨额中奖单。不少老人可能都收到过这类快递件,有的老人可能一眼就能识破骗局,有的则可能就此落入陷阱。

  案例3:视频中看到了“儿子”还是被骗。“儿子”通过微信联系刘女士汇款,刘女士要求和在国外的儿子视频,她看到真是儿子感到放心。由于时差原因,刘女士给儿子打了电话,但儿子没有接。她怕耽误儿子急需用钱,便把钱汇出。之后刘女士和儿子提到汇款的事,儿子竟对此毫不知情。刘女士把聊天记录截给儿子看,儿子也有些吃惊,怀疑微信被盗了。

  除以上几种诈骗骗术外,还有一些诈骗行为,老年人要注意防范: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冒充熟人诈骗;收藏诈骗;医保卡、社保卡诈骗等。

  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裘叶表示,目前根据最高法的司法解释,诈骗罪的起刑点是3000元,如果构成了诈骗罪,会有三档的刑罚:三年以下有期徒刑;3-10年有期徒刑以及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刑罚,根据数额或者情节、社会危害性等综合衡量其最终适用的刑罚。

  裘叶建议消费者或老年人不要轻易给他人自己的个人信息。首先不信任何陌生的电话和信息;其次要警惕“熟人”;如果收到了相关信息后,不要立即作出任何判断,应该及时跟家人沟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专业"碰瓷团伙驾豪车上高速 一年作案近100起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